正本清源的意思是什么 ,正本清源的出处

成语“正本清源”是现在比较常用的,但是这个成语的出自哪里和最初的含义是什么您知道吗?

其实“正本”一词最早见于东汉时期班固所著《汉书.董仲舒转》。董仲舒是西汉孝景帝时的博士,后来他向汉武帝刘彻建议“废黜百家,独尊儒术”,造成此后两千多年的儒学正统局面。汉武帝宠信董仲舒,多次举行贤良、文学对策会议,以巩封建伦理体系。

在一次对策会议上董仲舒提出:“臣谨案《春秋》请一元之意,一者万物之所以始也,元者辞之所谓大也·。谓一元者,视大始而欲正本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鲁隐公即位第一年(公元前722年)《春秋》不说一,而叫元年,这是因为视其宏大,打算从根本上端正是非。也就是从君王开始,君王正心才能正朝廷,正朝廷才能正百姓,正百姓才能正万民,正万民才能正四方。这里董仲舒具体阐述他的“君权神授”、“天不变,道亦不变”主张,企图以此端正其他一切相背思想,以维护封建制度的永恒性,这就是董仲舒的“正本”内容。

正本清源的意思是什么 ,正本清源的出处

西汉思想家 董仲舒

《汉书·刑法制》中使用的词语为”清源正本”,说“岂宜惟思所以清源正本之论,删定法律” 含义是删定法律、法令应当分清来源之真伪、好坏,以求从根本上端正。

唐·房玄龄《晋书·武帝纪》始用“正本清源”一词,西晋武帝三年(267),立皇子司马衷为皇太子,武帝发布诏书说:“朕以不德,托于四海之上,兢兢祗畏,惧无以康济寓内,思与天下式明王度,正本清源,于置胤树嫡,非所先务。又近世每建太子,宽宥施惠之事,间不获已,顺从王公卿士之议耳。” 这是说晋武帝司马炎(司马影之孙,司马昭之子)即位之初,结束了汉末以来的分裂局面,这时晋武帝政出恭俭,打算“与天下式明王度,正本清源”,可是他错误地总结了魏不能统一中国的教训,广封宗室于要地,到了晋惠帝(司马炎之子,名衷)时贾后专权,酿成“八王之乱”。这时,匈奴、羯、鲜卑、氏羌等五族,乘“八王之乱”入侵中原,造成一百三十多年的“五胡十六国局面”。晋武帝说的“思与天下式明王度,正本清源”,其实是反而适得其反。

正本清源的意思是什么 ,正本清源的出处

现在成语“正本清源”,已赋予新的的含义,历史上所谓正本清源的内容已经发生变化,现在此条成语的含义是指排除被篡改、歪曲了的内容,恢复事物的本来面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870133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11-21 12:47:04
下一篇 2023-11-21 12:55:5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