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想起杨绛与钱钟书先生。杨绛与钱钟书先生的爱情故事在我这一直是一个典型的范本。从最早接触《我们仨》开始,两个人细枝末节的生活记录让我真正的感受到了爱情的伟大与它“细水长流”的意义。所以从那时起,我对于爱情的解读就有了一定的概念,这种概念随日后的沉淀而变得愈发深刻与丰富。也就形成了我现在“一花只为一树开,一生唯独爱一人”的爱情观。

杨绛与钱钟书的爱情故事。
钱钟书在杨绛眼中是一个温文尔雅、知识渊博、有思想、有才华、有幽默感的绅士,而杨绛则是一个聪明、敏感、温柔、善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女性。他们的爱情经历了许多波折和考验,包括文化革命等政治事件的冲击,但他们一直坚守着彼此的爱情,直到钱钟书去世。
两人的爱情故事不仅是一段美好的爱情,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传承。他们的文学作品也一直为人们所推崇和传颂。
怎么说呢,有一句话我印象也还蛮深刻的:我真心待你,却不执着于你,活在缘分中,而非关系里。
对待任何一种关系都是,我从来都不强求,不奢求,更不渴求,我曾的的确确期待过,但回归本心来看,我更称心于顺其自然。

很多时候都是,我们传递的都是“没谁我们都可以活的更好”的观念。这话听起来很有个性,但的确又很任性。如作者所说,从心理学角度上出发,人终归还是渴望联结的。无论是哪一种方式的联结,都避免不过是为了充实自我。
我真心待你,却不执着于你。
这是一种健康的爱情观。意味着一个人可以真心地对待另一个人,给予他或她关心、爱护和支持,但并不会将自己的生命全部寄托在对方身上,也不会过于执着于对方。
这种爱情观是基于自我价值和独立性的,它强调了个人的内在力量和自我完整性,而不是寄希望于对方来填补自己的空缺和不足。同时,这种爱情观也充分尊重对方的自由和选择,不会因为对方的决定而失去自我,而是以平和的心态接受并面对一切可能发生的变化。
我们常说的“孤独是一个人的修行”也好,“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也罢,但最终其实我们都逃不过的是“偶尔孤独”这几个字。

还是要找到自己最舒服的方式最好。不要听别人怎么说,他们或独生主义,或家庭结合为重,你就做好你自己。
人这一生,终归要学会“自洽” 。
“自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一个人内外表现一致,言行一致,达到自我完整的状态。这个概念在心理学和哲学中被广泛讨论和应用,意味着一个人应该在思想、情感和行为上达到和谐一致的状态。
在人生中,我们会面临各种挑战和机会,这些经历会让我们不断地成长和发展。但是,当我们在面对挑战和机会时,我们必须清楚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和目标,并在这些方面做出一致的选择和行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内心深处感到自我完整和平衡,进而取得更好的成就和满足感。
学会“自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思考是否符合自己的内心需求和价值观,并不断地努力让自己达到一个更加和谐一致的状态。这样,我们才能够在人生中走得更加稳健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