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五湖指什么?泛舟五湖的典故

泛舟五湖指什么?泛舟五湖的典故

相传范蠡辅佐勾践,终使“吴为血沼”,功成之后,急流勇退,挂冠潜行,载西施泛游五湖,所谓五湖,也就是太湖。这个历史传说自然是家喻户晓。

传说中的范蠡和西施,是先在太湖鼋(yuán)头渚落脚,然后转移到宜兴定居。所以陶朱公和西施轻舟游五湖的传说,跟无锡和宜兴两地的渊源最深。宜兴的鼎山和蜀山之间有个“蠡墅”,据县志记载说是因范蠡“尝居于此”而得名。它的近旁,还有“西施荡”和“施荡桥”,传说是西施曾经游荡之处。宜兴城东有一条三十余里的运河,据说也是范蠡领导开凿的,所以称为“蠡河”。传说范蠡到宜兴后毕生尽力于制陶事业,并因而致富,遂将自己的姓氏也改为“陶”,称为“陶朱公”。宜兴的陶瓷工人,一直把范蠡当作制陶业的创始人,奉为祖师爷,把他的塑像供奉在庙宇里,尊为“造缸先师”、“致富先师”等等。每逢九月初九重阳节,还举行盛会来纪念他。

实际上民间文艺范畴的许多历史传说,跟真实的历史之间,是有很大距离的。范蠡后来别称陶朱公,并不是由于在宜兴制陶致富。更不可能是与西施定居在陶都宜兴,而且经常共同出没于太湖之上。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勾践平吴之后,范蠡就立即“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返。”他“浮海出齐”,当时的齐国大部分都属现在的山东。浮海即航海,并不是游太湖。范蠡从海上飘然远航到齐国之后,念念不忘故国政治生活中的险象,特地写信托人送给大夫文种,劝他也要赶快寻机解脱,信中有这样的警句:“飞鸟尽,良亏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接信后,谨如所教,赶紧装病不上班,但为时已晚,勾践开始下手逼迫他自尽了。大夫文种是个文官,“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可见范蠡如果不是见机而作跑得快,可能还要死在文种之前呢。而吴国既亡,太湖地区也就属越,近在卧榻之旁,勾践探手可求,是不会容范蠡逍遥自在地在太湖携美定居的。

泛舟五湖指什么?泛舟五湖的典故

(图)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华夏族,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今河南淅川县滔河乡)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著《范蠡》二篇,今佚。

至于说范蠡由于在宜兴创建陶业,作了“造缸先师”,才被称作陶朱公,这与事实相去更远。中国的制陶工艺确凿可考的是创始于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有的专家学者甚至认为宜兴鼎蜀镇窑场是世界炻器的发源地。而范蠡在吴亡后乘舟出走,距今不过2400多年,如果说他是“造缸先师”,那未免就把真正陶业工人的创造性劳动大大贬低了。

所以,陶朱公的“陶”,牵扯不上陶瓷的陶。《勾践世家》中说:“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闲行以去,止于陶。”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又说“范蠡之陶为朱公。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候四通,货物所交易也。”可见陶朱公之陶,是地名。而《史记》里反复说到的“陶为天下之中”,这在东周列国时期,“天下之中”自然也是指山东定陶,而不会是江南产陶的宜兴。

那么,西施最后的归宿在哪里呢?

吴亡后,范蠡不可能在“长颈鸟喙” 的勾践身旁安居度日,所以他只好到齐国化名经商去了。那么西施呢?

历代一些文学家和文艺家,把美女西施说得天花乱坠。尤其是她的归宿,很多作品里都说成是被范蠡用扁舟载去,双双邀游五湖,真是充满了浪漫色彩。其实,浣纱出身的弱女子西施,不过是政治斗争中的一具牺牲品,一个可怜的美女,是一个冤沉水底的悲剧人物。但是,也可以说,她是一个勇于牺牲自我的爱国者。

泛舟五湖指什么?泛舟五湖的典故

西施出身贫穷,经过越国一番精心培训之后,把她作为一个重要核武器献给了越国的敌人吴王夫差。那时吴国十分强盛,越国是个刚战败的孱弱国家。西施在吴王夫差身边,因美丽备受宠爱,连重臣伍子胥都奈何她不得。按理说,当时一个贫穷女子所向往的富贵荣华,她都已经“至于此极”。如果她仅仅贪图个人的享受,至少就应该力求保持现状才好,还可以把她的父母亲友统统接到吴宫,以免后顾之忧。但她没有这样做,却利用这种地位,在政治上与越国君臣密切配合,对吴国展开掏心战术,为自己在吴宫的这种优越地位自掘坟墓,终于迫使吴国政权彻底倾覆。至于吴越之争中双方的是非善恶问题,我们置之勿论,但仅就助越亡吴这一点来说,西施难道不是用她的青春美貌作牺牲,为故国朝野作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吗?吴国终于亡了,吴国的统治阶级或许有理由把西施碎尸万段,但是,把她作为武器安插到吴国来的越国君臣呢?为她胜利完成了既定任务应该如何评价呢?

事实上,吴亡之后,内心虚弱的越国的统治者,却又把西施看作是“红颜祸水”,认为留下来对他们也不利,于是把她沉到江中淹死了。这情形,正如范蠡在给文种的信中,对越王勾践所作的分析一样:“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她的死,当时的范蠡是否也是勾践身边的决策者之一不得而知,范蠡是在西施被“沉于江”之前还是之后浮海出走的,因为手头缺乏这方面的史料,不敢妄议。

墨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他的治学态度是相当严谨的。他比范蠡、西施虽然年轻了许多,但他是生于吴亡之前,所以和范蠡、西施基本上是同时代人。据《墨子》记载说,西施是因为长的美,在吴王以后终于被丢下水去淹死了。(“西施之沉,极美也。”)这个记载应该比后来的一切稗官野史或民间传说更为可信,更为权威。其后,《吴越春秋》和明朝人杨慎的有关文章,也都记载着吴亡之后,西施就被丢到江里,“以报子胥之忠” 云云。西施在历史真实中的悲剧结束,看来是无可怀疑的了。

泛舟五湖指什么?泛舟五湖的典故

徐蕴生在一首五言绝句中说:“国破心己碎,家亡岂惜身,吴宫献歌舞,不是为偷生。”这是对西施被抛弃江中的挽歌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870133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01-08 08:21:49
下一篇 2024-01-08 08:26:5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