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理性感性?理性感性还有什么性?

我们同时生活在两个世界里,客观存在的现实世界与个人主观的精神世界。精神世界由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实践转化而成,是现实世界于内心的映射,也就是意识的世界。意识既有感性的部分,同时也有理性的部分。感性多发生在潜意识,而显意识则具备显著的理性特征。感性与理性在内容和形式上有质的区别,感性具有基础性与直接性,理性具有间接性与抽象性。在现代哲学里二者是彼此相对的一组概念,即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什么是理性感性?理性感性还有什么性?

从认知的角度,感性认识对应感知能力,通过感觉与知觉形成对客观事物外在形象的直观认识,即直觉认知;理性认识对应认知能力,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推理、归纳形成对客观事物内在本质的抽象认识,即概念认知。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认知以感知为前提。我们初次接触的新鲜事物不能立时理解,甚至是熟知的也未必是真的了解。认识需要个过程,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从行为的角度,感性依赖直觉,凭借过往经验,逻辑性不强。主要根据主观感受判断、行事,着重某种感觉或意境,并不一定带有特定目的。而理性则是通过已掌握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具有明显的逻辑性。并依据现实条件指导行为来实现特定目的或追求有利局面。

什么是理性感性?理性感性还有什么性?

可以用是否存在思维辩证对感性和理性做简单的区分,但是单纯的把感性和理性对立起来是狭隘的,也是不现实的。在实际的认知与行为过程中,没有纯粹的感性,也不存在单纯的理性。都是感性里透着理性,理性里透着感性。感性与理性是相互依存并会相互转化,感受过的才能去深刻理解,理解了就会有更深刻的感受。感性与理性彼此交织渗透,同时存在融合的部分,并不存在绝对的分界。

什么是理性感性?理性感性还有什么性?

觉性在传统文化里是很重要的概念,释儒道三家都强调觉性,认为人皆有之。觉性对应觉知能力,指的是觉悟的本性。传统哲学心性论主张性为本,心为用,也就是说性是心的本体。自性即觉性,就是说只要明心见性了,即可觉悟。这与西方哲学不同,西方哲学中意识属“心”的范畴,并没有把“性”提炼出来成为独立概念。觉性与感性、理性概念的立论基础明显不同,彼此之间相互归类或平行比较是不恰当的。感性与理性主体上从“心”,而觉性从“性”。形而上的觉性与形而下的感性与理性,把觉性理解为感性与理性的本体,觉性为本,感性与理性为用。可以实现哲学概念上的融合对接,从而合流这两种优秀的理论。感知、认知、觉知都是感官及头脑的功能,用心就是感知、认知,用性就是觉知,觉知是一种相对特殊的感知、认知状态。学无止境,就自我成长而言,融会贯通更重要。要有开放的心态,在不同的文化体系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优秀的理论是相通的,没必要有过多的门户之见。

什么是理性感性?理性感性还有什么性?

生活中我们推崇理性,就要去好好的合理利用感性。尽管感性与理性经常处于矛盾之中,但也没必要过分贬低甚至是分离感性。道理很简单,感性是理性的基础,离开感性的理性就是无源之水。偏感性容易导致经验主义,但过分强调理性也会导致教条主义。真正的理性是二者兼备的合理中和。不陷入感性与理性之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觉性。突如其来的灵感,思考之后的醒悟,走出困境之后的超然。无论感性还是理性都可表现出觉性。觉性虽因人而异但并不偏执于二者之一,反而感性与理性真正的融合统一之后觉悟更容易发生。

什么是理性感性?理性感性还有什么性?

感性与理性辩证统一、相辅相成,承载着觉性。生活中有意识的保持觉知有利于内心的平静与悟性的提高,能够更加务实合理的解决实际问题,拥有智慧人生。但没必要由此就去过度的苛求觉性状态,意识是多维度且复杂多变的,有其自身规律,不可能机械的固定于特定状态之下。过度偏执于觉性本身就已出离了觉性,感性与理性是意识的基本功能,离开了感性与理性,觉性何存?

本土化的禅宗也把觉性称为佛性,自性即佛。称佛是觉者,即觉悟了的人,而人是未觉悟的佛。告诫我们修行的目的是要成为觉悟而务实的人,而不是神话、宗教里超自然的神明。好坏相对,过则为灾。生活何尝不是一场修行,追求而不苛求。

什么是理性感性?理性感性还有什么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870133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01-13 10:18:04
下一篇 2024-01-13 10:21:0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