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编制的确定程序
编制针对的是岗位,在确定编制之前要进行很多工作,首先要计算劳动量和劳动定额。劳动定额通俗地讲就是用多少人、用什么能力的人来完成工作任务,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 劳动定额确定以后,在做好原始记录、统计分析等各项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已经确定的工作任务,对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岗位、人数、职业技能和职责确定,就是制定定员编制。
02.编制的具体内容
一个单位或部门编制主要包括人员数量、岗位名称和类别、岗位职责、任务要求、管理权限等内容,制定编制时还要考虑到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生产人员等各类人员之间的比例关系。 比如,某企业财务部定员编制:定员编制13人,其中部长1人,副部长2人,会计8人,出纳2人。在每个人的后面要对任职级别、职称聘任、任职资格等进行详细说明。
03.结语
编制管理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合理地安排和使用劳动力,更好地开展工作;也是国有企业组织生产和进行经营活动,提高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 编制管理在保证生产和工作需要的前提下,合理地节约地使用劳动力,可以一定程度克服人浮于事和无人负责的现象,保证了在用人精干和相对的少的情况下提高工作效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870133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