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腊八蒜,为啥是绿色的呢?
当大蒜碰到食醋的时候,醋当中的“醋酸”就会与大蒜中的“含硫物质”相遇,而硫化物在“蒜酶+酸性环境”下就会发生结构变化,醋酸会增加大蒜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会让蒜酶与底物接触。蒜在腌制的过程中,首先会生成一种“蓝色素(蒜兰素)”,但这种物质并不稳定,它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转化为“黄色素(蒜黄素)”,黄色与蓝色(两种含硫色素)叠加之后,就打造了腊八蒜的“翠绿色”;再随着时间延续,腊八蒜当中的蓝色素将全部转化为蒜黄色素,而它最终的颜色就变为了“浅黄色”。
吃“腊八蒜”能软化血管、抗癌?
腊八节谈“腊八蒜”,太合适的一件事情了。“蒜+醋”的强强联手,必然能产生强大的功效啊!这是多数人的一种固有想法,有人说醋泡蒜这个过程可以使大蒜软化,醋酸进入身体后就能产生软化血管、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好处。但是,食物下肚,醋酸会在小肠当中被碱性消化液中和掉,真正能够吸收入血液的醋酸非常之少,而且这些少量的醋酸很快就会被肝脏清理掉。所谓的“软化血管”并不存在,腊八蒜的大量摄入甚至反而会伤害食道,影响机体正常的消化吸收。
吃大蒜就等于抗癌?
不知从何时起,一旦提起大蒜,最先与之连接的词语就是“抗癌”。说大蒜抗癌,最开始是源于一些观察性实验,科学家发现“大量食用大蒜可能降低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之后还有一些对照试验证明“大蒜对于某些癌症具有预防作用”。 但不可避免的事情是:抛开这些实验研究的“实际推广性”不谈,它们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本身就存在漏洞,并不具备强有力的证据;很多大蒜的实验都是“多种添加成分共同对照”产生的结果,根本不能直接证明“仅是大蒜起到了抗癌作用”。实验和事实存在差别,动物实验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直接替换到人身上,我们单次的“食蒜量”真心有限,它并不会在人身上发挥出“神奇的功效”,食物可以谈“作用”,本身不能与“功效”一词挂钩。
听说“吃大蒜可以治疗痛风”?
大蒜,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食物”,吃起来“真够呛”;“痛风”是一种“疼起来要命的慢性疾病”,二者相遇还能创造奇迹? 咱来研究下大蒜,它本是一种“低嘌呤食物”,食用后对于体内的尿酸含量并无太大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痛风患者可以少量吃点大蒜,但绝不可多吃,蒜是一种“刺激性食品”,食用对于胃肠的刺激本身就很大,吃多“无益皆为害”。另外,对于那些“正处于急性关节炎发作阶段的痛风患者”来说,更是应该避免食用各种刺激类食品。 请大家记住:食物仅仅是食物,它可以给我们提供热量,它也可以给我们提供“色香味”等“美好的感觉”,但它真心不能起到治病的作用;无论是大蒜还是西兰花等“网红养生食物”,都不会治疗各种慢性疾病。 言于此,大蒜,和痛风没太大关系,更不会治疗疾病;正常人要少吃(大蒜),痛风患者更要少吃。
喝“大蒜水”能止咳?
有不少人说“喝大蒜水可以止咳”,导致有人总是相信“偏方”,但最终得来的却是“难受加倍”。 大蒜,经常出现在民间偏方当中的一种“食物”,由于大蒜中含有“大蒜素”,这种活性物质在动物实验中的研究比较广泛;依照国内的一个动物科研项目研究出的结果—“大蒜素对实验小鼠有明显的止咳效果,它的镇咳功效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不低于止咳药物右美沙芬”。 但请大家注意,关于“大蒜(素)吃多大的剂量才能有效”、“大蒜的安全范围”并没有任何明确的数据;反而动物实验已经表明“大蒜(素)并非吃得越多,止咳效果就越好”。任何抛开剂量谈“毒性”和“好处”的言论皆属于“不负责任言论”,不可信,亦不能尝试。 更何况,对于某些哮喘患者而言,大蒜突显的“刺激性气味”本身有可能诱发咳嗽和哮喘发作,而且大蒜的摄入本身也会影响胃肠功能,导致出现腹痛等问题。 综合来看,靠“喝大蒜水”来治咳嗽属于“不合理行为”,弊大于利,不可取,并非事实。
吃大蒜能杀灭幽门螺旋杆菌?
说大蒜可以杀菌,特别是幽门螺旋杆菌等细菌物质,主要是因为大蒜当中含有大蒜素等“硫化物”,之前的确有研究确定一些植物中含有的大蒜素对于动物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有治疗作用,这也正是大蒜可以杀菌理论的起源;但是,动物实验并不能这样直接看待。 值得注意的是,大蒜素在某些动物体内的确可以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和繁殖,但是这样的理论并不能直接说明食用含有大蒜素的食物就能治疗人体幽门螺杆菌等细菌感染疾病。- 存在的问题:

吃蒜的一些“叮嘱”:
- 大蒜对于生活的“实际好处”:
- 正常人,吃蒜同样应该“限量”:
- 有些人,该对大蒜“忌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870133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