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骑楼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是骑楼建筑?

南洋是明、清时期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一百多年前,大量闽南民众从厦门“下南洋”,经历过多代人的积累过后,很多人选择返乡回家后,把异国他乡的建筑形式用在本地建筑上,把骑楼带回故土。

建设骑楼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是骑楼建筑?

骑楼源于西方的外廊式建筑,首见于新加坡。骑楼是一种近代商住建筑,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的建筑物。骑楼普遍存在于南亚、东南亚各国,以及中国的海南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沿海侨乡地区。

建筑物一楼临近街道的部分建成行人走廊,走廊上方则为二楼的楼层,犹如二楼“骑”在一楼之上,故称为“骑楼”。现时的骑楼一般一楼用于经商,二楼以上住人。骑楼既可防雨防晒,又便于展示橱窗,招徕生意。

建设骑楼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是骑楼建筑?

清朝年间,厦门作为全国被开放的5个通商口岸之一,不少从新加坡回来的闽南人,回乡经商建铺,骑楼“商住合一”的特点,恰巧满足当时的需求。

1875年以后,骑楼出现于厦门市的部分街道,由当地侨商所建。骑楼是闽南文化魅力的存在,厦门是闽南骑楼的发祥地。

如今在厦门的很多街道还能看到民国时期的骑楼建筑,而且在中山路、思明南路,2000年以后还出现了很多骑楼式的新建筑。

厦门中山路片区的骑楼,是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百年骑楼街区,结合厦门中西融汇与守古纳新的文化特质,而使街区整体拥有了持续不断的创新力与独特的审美力。2012年,中山路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

这里的骑楼精致考究地装饰有西式廊柱、各式窗拱、浮雕等,还融入了中国元素的木雕,展现出一种别样的中西合璧之美。骑楼楼顶的女儿墙、山花,以及各种精美的窗框和雕花,都值得反复欣赏。可以说,每一栋骑楼都有自己的味道。

建设骑楼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是骑楼建筑?

骑楼不仅方便生活,同时也适应南方潮湿多雨的天气,能挡避风雨侵袭,挡避炎阳照射,造成凉爽环境。跨出街面的骑楼,像为过路市民打上把伞,不管晴天雨天,行人可以心无旁焉地逛街。

骑楼有别于中国传统深宅大院的内敛、保守的风格,冲破了居家单门独户的束缚。骑楼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成为品茗、聊天、纳凉、会客、交流信息、晚间凉眠的地方。同时还是小孩做作业、跳橡皮筋等玩耍的空间,反映了厦门商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地域特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870133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02-08 10:21:16
下一篇 2024-02-08 10:24:2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