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文尔雅什么意思_温文尔雅的含义

温文尔雅

“温文”即态度温和,有礼貌;“尔雅”为文雅的意思。“温文尔雅”这一成语,形容人态度温和,举止文雅端庄。唐代孔颖达解释说:“恭敬而温之者,谓内外有礼,貌恭心敬,而温润文章。”

典故出自西汉礼学家、经学家商丘人戴圣编著的《礼记·文王世子》。“世子”,指诸侯王或藩王的正式继承人。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法定继承人称“太子”或“世子”。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郑玄的《礼记目录》说:“名为‘文王世子’者,以其记文王为世子时之法。”本篇讲周文王、周武王作为世子以及周公教导周成王之事。因为世子是天子、诸侯的法定继承人,将来要做天子或诸侯国的国君,他们的素质如何关系到之后天下或一个诸侯国的命运,所以教育世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一定要教育世子懂得如何处理好父子关系,如何处理好君臣关系,如何处理好长幼关系。父子、君臣、长幼的关系处理得好,然后国家才可以得到治理。《礼记》说,关于对世子的教育,古人有这样一句话:“乐正负责太子的学业精进,太师负责太子的道德培养,造就二个德业卓绝的领袖,天下便会得到太平。”

《礼记·文王世子》说:“凡三王(指夏、商、周的第一个君王)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于中,发形于外,是故其成也怿(yì,和顺的意思),恭敬而温文。立大(同太)傅、少傅(辅佐天子、世子的官员)以养之,欲其知父子、君臣之道也。大傅审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少傅奉世子,以观大傅之德行而审喻(晓)之。大傅在前,少傅在后;入则有保,出则有师,是以教喻而德成也。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而归诸道者也。《记》曰:‘虞、夏、商、周,有师保,有疑、丞(也是教养世子的官员)。’设四辅(疑、丞、辅、弼)及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不必备,唯其人。语使能也。君子曰德,德成而教尊,教尊而官正,官正而国治,君之谓也。仲尼曰:‘昔者周公摄政,践阼而治,抗世子法于伯禽,所以善成王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夏、商、周三代的国君在教育太子时,一定要用礼乐。乐,可以陶冶精神;礼,可以美化外表。礼、乐互相渗透于心,表现于外,其结果就能使太子顺利成长,养成外貌恭敬而又有温文尔雅的气质。设立太傅、少傅来培养太子,目的是要让他知道父子、君臣的关系该如何相处。太傅的责任是把父子、君臣之道讲说明白并且身体力行作出榜样,少傅的责任是把太傅所讲的、所做的给太子仔细分析使之领会。太傅在其前,少傅在其后,入宫有保,出宫有师,他们时时刻刻都在太子左右,形影不离,所以他们讲的内容太子都能够明白,而太子的美德也就容易培养成功。师的责任,是把古人的行事说给太子听,并分析其善恶得失,使太子懂得择善而从。保的责任,是谨言慎行,以身作则,以此来影响太子,从而使太子的一言一行都合乎规范。古《记》上说:“虞、夏、商、周四代,有师、保、疑、承作为太子的辅佐。设立四辅及三公之官,不一定全套都设,有合适的人选则设,否则就不设,宁缺勿滥。”这话的意思是说设官必须胜任。君子说:“太子的道德非常重要,太子的道德养成了,负责教育太子的师保也会被人尊重;负责教育太子的师保受人尊重,则百官正直;百官正直,就会国家大治。这是指太子有朝一日为君而言的。”孔子说:“从前周公代替成王处理国事,治理天下,把教育太子的一套规定搬了出来,要求自己的儿子伯禽在陪伴成王时做到,这是为了使成王养成好的品德。

“礼乐交错于中,发形于外,是故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温文”先由《礼记》提出。《史记·儒林传序》说:“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义,文章尔雅,训辞深厚。”后来“温文”“尔雅”四字成文,形容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例句:“(锡九)至郡见太守,历述家世。太守愕然曰:‘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聊斋志异·八·陈锡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870133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5-07 09:52:42
下一篇 2022-05-07 09:55:0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