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①人垩慢②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③斫④之。匠石运斤⑤成风,听⑥而斫之,尽⑦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⑧,臣之质⑨死久矣。’自夫子⑩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注释
- 郢(yǐng):春秋战国时楚国都城,在今湖北江陵。
- 垩(è)慢:用白土涂抹。垩,白色的土,可用来粉饰墙壁。慢同“墁”,涂抹。
- 匠石:名叫石的匠人。
- 斫(zhuó):用刀、斧等砍劈。
- 运斤:挥动斧头砍削。运,挥动。斤,斧子一类的工具。
- 听:听凭,任凭。
- 尽:完,没有了。
- 虽然:虽然这样。
- 质:对象。
- 夫子:指惠子。
译文
庄子去送葬,路过惠子的墓地,回头对跟随的人说:“楚国的郢都有一个人,把白灰涂抹在自己的鼻尖上,像苍蝇的翅膀一样,让一个叫石的匠人用斧头砍掉白灰。匠石挥起斧子像一阵风似的,任凭他去砍,白灰被砍得干干净净而鼻子毫无损伤。郢都的那个人站在那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了这件事,召来匠石说:‘你为我试着砍一下。’匠石说:‘我是曾经能砍掉鼻尖上的白灰。虽然这样,那个敢让我砍的人已经死去很久了。’自从惠子死后,我没有辩论的对手了,我找不到可以谈论的人了!”
文言知识

- 指“听凭,任凭”。如上文中的“听而斫之”。又如,成语“听其自便”、“听人穿鼻”。
- 指“接受,顺从”。如成语“言听计从”。
- 指“治理,决断,审理 ”。如“听政”、“听决”、“听讼”。
文化常识
庄子与惠子 庄子和惠子都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惠子年长于庄子,二人在当时的境遇天差地别。 庄子崇尚自由,只担任过宋国的漆园吏,而惠子属于上层社会,官至王相。 按理说,二人不应有什么交集,但神奇的是,他们却是至交好友。 庄子具有艺术哲学家的风貌,惠子则带有逻辑家的个性。二人的思想相互激发,彼此升华,庄子从中受到了许多启发,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思想,而惠子的许多思想也被记录在《庄子》中,得以流传。
两人虽然有很多不同,但在情谊上,惠子却是庄子生平的契友。惠子死后,庄子竟慨叹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
出处
战国·庄子《庄子·徐无鬼》
启发与借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870133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