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都为工人规划好了职业路径,旨在提高工人的积极性。

刚入职的年轻工人自动成为初级工,五年后可以考中级工,之后考高级工 ,高级工就能得到实惠了,每月有津贴50元,也有资格考技师了,写论文,各种小改小革的材料,公开答辩,各方面符合要求,达到标准,会得到公司的技师聘书,一个月能多挣200块的津贴,干得不错,向工人阶级的最顶端高级技师进发,成功了,一个月就会有五百块的津贴。
津贴金额可能各个单位有所不同,但在单位里,随便拿出一个领导的收入都会碾压高级技师的收入。
小王当了十年的工人,已经考取了高级工,由于各方面表现突出,尤其是对设备做了一下小变革,生产效率提高了30%,领导推荐他考技师,小王没想到考技师这么费时费力,手写论文底稿,再打到U盘上,做出幻灯片,有的他也不是很懂,边做边学,要知道这些都是在工作之余做,工作时间,工人根本没有闲暇时间做这些,前前后后大概用了半年时间,终于完成各种考核,公司下了两年的聘书,之后续聘,又是论文,各种材料,又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一个月二百块钱,不好挣啊!
考高级技师的时候,小王说什么也不考了,他知道一个月多挣五百块挺好,可是他不愿意下班后耽误他送外卖,一个月耽误两三千块钱的兼职收入。
小王不是特例,企业规划的工人晋升路径也挺好,可是,津贴收入确实没有啥吸引力,为什么大家都想当官呢?不就是因为企业领导的年薪诱人嘛!
企业的这种分配体制真的应该改改了,工人要达到高级技师太难了,如此之难,工人的佼佼者,高级技师也只不过多挣几百块钱,还不如专心在外面做个兼职,或者将心思放在如何巴结领导上面,希望有朝一日得到领导的提拔,这是很不好的现象。
如果高级技师也能拿到一年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年薪,相信会有更多的工人专心本职工作,力争把自己的工作干出“花”来,当然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当工人,因为当工人同样有盼头。
就是一个收入分配体制的问题。在社会上,炸油条炸出个“油条哥”,捡破烂捡出个“破烂王”,都是有钱人,工人堆里为什么就不能出个挣年薪的“高级技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