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往高处走,似已成定律,然高处不胜寒,又为真知?
怀才不遇,又或高处思危,皆因一颗向上之心,欲攀高峰。
水往低处流,似为常理。
然又有谁知,低处纳百川?小溪潺潺,汇成大海;小流涓涓,集成江河。
低处之妙,不在高位之下。
波涛汹涌,非独高处可见,低处之壮观,亦令人心动。
今人却如攀比之藤,攀得越高越好。
是以高楼大厦为标杆,小有所成便思高。
然而高处虽好,却忘了地势坤,厚德载物。
高处虽美,不胜寒。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高处不胜寒。
彼如鹰击长空,无畏风霜,却久居高处,心灵孤寂。

红颜知己,难觅踪迹。
欲寻一知心人,共赏月明风清,却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低处纳百川。
观古今之事,成大事者,非独高处可见。
低处之妙,如鱼得水,进退自如。
知足常乐,低处可见真性情。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低处之人,未必不如高处之士。
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低处之人,亦有可能成为他人之师。
人生如梦,高低皆有风景。
高处虽美,却需有攀登之勇气;低处虽平,却需有容纳之心境。
夫子云:“中庸之道。”高低之间,亦需寻一平衡。
高处与低处,皆为人心所向。
愿诸君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如此甚好!
